南京大学校歌是什么时候(南京大学校歌第一句话)
南京大学校歌是什么
1、南京大学校歌四首之一 ,1915年江谦作词,李叔同作曲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》:大哉一诚天下动,如鼎三足兮,曰知 、曰仁、曰勇。千圣会归兮 ,集成于孔 。下开万代旁万方兮,一趋兮同。踵海西上兮,江东;巍巍北极兮 ,金城之中。天开教泽兮,吾道无穷;吾愿无穷兮,如日方暾。2001年定为南大校歌 。
2、南京大学的校歌历史悠久 ,第一首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》创作于1915年,由江谦作词,李叔同作曲 ,歌词充满哲理,寓意深远,表达了对知识、仁爱和勇气的追求 ,以及对孔子思想的推崇。歌词中的“大哉一诚天下动,如鼎三足兮,曰知 、曰仁、曰勇 ”彰显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。
3、南京大学的校歌开首“大哉一诚天下动” ,江谦先生所作,体现了诚心向学的精神,诚真勤仁之德 ,强调“成已成物,尤贵持有恒德” 。陈裕光先生的话语进一步指出,对于学问事业应当以诚心投入 ,人与人之间更应以诚相待。“朴”这一词,蕴含着朴茂 、朴真、朴实的意味。
4、南京大学的校歌歌词充满了深厚的哲学内涵,它以大哉一诚开篇 ,强调了诚信对于世界的影响力 。校歌中的如鼎三足兮,曰知 、曰仁、曰勇,象征着知识、仁爱与勇气这三种美德 ,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,如同鼎的三足支撑起整个学术大厦。
5 、南京大学校歌歌词 第一段:钟声回荡巍峨学府间,时光印记永恒之端。浩瀚学海凝精英,风雨洗礼谱华章 。我们的理想 ,翱翔在知识的天空,扎根于金陵沃土,铸就辉煌篇章。第二段:岁月如歌 ,青春如梦。砥砺前行求真知,与时俱进展宏图 。求索之路,不畏艰难;求索之心 ,永不止步。
6、歌词:大哉一诚天下动,如鼎三足兮,曰知、曰仁 、曰勇。千圣会归兮 ,集成于孔。下开万代旁万方兮,一趋兮同 。踵海西上兮,江东;巍巍北极兮 ,金城之中。天开教泽兮,吾道无穷;吾愿无穷兮,如日方暾。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,为南京大学的校歌 。
南京大学校歌校歌来历
1、南京大学在1949年以前 ,曾拥有四首风格各异但充满磅礴气势的校歌,它们分别是江谦校长作词、李叔同大师谱曲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,汪东教授作词、程懋筠作曲的中央大学校歌 ,罗家伦校长作词 、唐学咏谱曲的校歌,以及金陵大学时期的校歌。这些作品记录了南大的诚朴雄伟精神。
2、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,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 ,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,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 。这首校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。歌词中,“大哉一诚天下动 ,如鼎三足兮,曰知、曰仁 、曰勇 ”,表达了南京大学追求真理、仁爱与勇敢的精神。
3、南京大学的校歌历史悠久 ,第一首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》创作于1915年,由江谦作词,李叔同作曲,歌词充满哲理 ,寓意深远,表达了对知识 、仁爱和勇气的追求,以及对孔子思想的推崇 。歌词中的“大哉一诚天下动 ,如鼎三足兮,曰知、曰仁、曰勇”彰显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。
李叔同的作品有哪些?
1 、《送别》是李叔同作词的一首清凉歌 ,也是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。
2、《李叔同的自我修养》、《李叔同诗文遗墨精选》 、《南闽梦影》 。《李叔同的自我修养》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,他的经历、思想和文字在将近百年后的当下具有安定心灵的持久力量。
3、李叔同代表作品:《三宝歌》、《南京大学校歌》 、《送别歌》。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。他年轻时,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 。客居上海时 ,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《诗钟汇编初集》,在“城南文社”社友中传阅,后又结集《李庐诗钟》。
4、李叔同的主要作品有:《晚风》、《江南人家》等。李叔同 ,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艺术家,他的艺术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美学风格 。画作《晚风》《晚风》是李叔同的一幅知名作品。这幅画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色彩,展现了傍晚时分的自然风光。
李叔同如何为古诗词配曲?
由于此曲旋律优美流畅 、悠远深切,李叔同便选用它为《送别》一词配曲 。《送别》歌一经问世 ,立即风靡海外,八十多年来传唱不绝。电影名著《早春二月》和《城南旧事》等,选它作插曲或主题歌 ,更加扩大了它在国内外的影响。 《忆儿时》是李叔同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。歌词曰: 春去秋来,岁月如流,游子伤漂泊。
抵制美货、抵制日货运动初起 ,李叔同为沪学会作词配曲《祖国歌》一首。歌词日:上下数千年,一脉延,文明莫与肩 。纵横数万里 ,膏腴地,独享天然利。国是世界最古国,民是亚洲大国民。呜呼 ,大国民!呜呼,唯我大国民!幸生珍世界,琳琅十倍增声价。我将骑狮越昆仑,驾鹤飞渡太平洋 。
是年系李叔同歌曲创作的高峰期 ,为教学的需要,或作词配曲,或选词配曲 ,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,其中以《送别》最为著名:“长亭外,古道边 ,芳草碧连大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大之涯,地之角 ,知交半零落 。一瓢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李叔同工诗词、书画篆刻,音乐以作词配曲为主 ,有《春游》 、 《早秋》、 《送别》等。解放后出版有《李叔同歌曲集》、《寒笳集》 、《四化律比丘相表记》等10余种 。
还有根据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改编的《烟花三月》,和原诗意境较接近的。
李叔同的音乐贡献
1、作为音乐领域的多面手,李叔同在乐歌创作、音乐教育以及创办音乐期刊方面贡献卓著。《春游》和《送别》是他的代表作,歌词清雅秀丽 ,作品广泛影响 。其中,《春游》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曲。晚年,李叔同出版了《清凉歌集》。
2 、作为中国音乐界的先驱 ,李叔同创作的《送别歌》流传至今,历久弥新,成为了经典之作 。他的音乐贡献不仅在于传播西方音乐 ,更在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创新和发展。他还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裸体写生的教师,培养出如丰子恺这样的名画家和刘质平这样的音乐家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3、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上 ,弘一大师李叔同被誉为通才和奇才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,他首次引入油画、钢琴和话剧等艺术形式,以书法、诗词 、绘画、音乐和演艺等领域闻名 。他不仅在世俗世界崭露头角 ,更是遁入佛门后成为一代佛教宗师,为我国文化、艺术 、教育和宗教领域贡献了诸多第一。
发表评论